武汉市迈入大公共交通时代

展会快报 2017/11/10

武汉市迈入大公共交通时代

  2012年10月,武汉获批全国首批“公交都市”创建示范城市以来,坚持贯彻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,基本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、常规公交为主体,有轨电车、BRT快速公交、水上渡轮等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。

  截至2017年6月,武汉市拥有常规公交线路共492条,轮渡航线13条;公交运营线路总长8070.7公里,公交线网长度1857公里;公交车辆8937台,船舶36艘。目前全市公共交通年客运总量为21.98亿人次,常规公交年客运量14.74亿人次;轨道交通年客运量7.17亿人次;轮渡年客运量843.3万人次。

  BRT、有轨电车加入公交“大家庭”

  与2012年相比,常规公交线路增加60.2%;公交车辆增加21.18%;运营线路总长增加32.89%;线网长度增加42.1%。自2012以来,公共交通客运总量连续五年保持稳定增长,从2012年的16.8亿人次,增长到2016年的21.99亿人次,年均增长7.7%。

  围绕构建“快、干、支、微”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,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,在科学规划全市轨道交通网络基础上,先后建成5条轨道线路和1条有轨电车,通车里程达到196.8公里。完成武昌火车站至光谷大道16.8公里快速公交(BRT)系统建设,于2016年12月投入运营。开通微循环线路86条、夜行公交线路29条,进一步提高公交覆盖率,有效解决市民出行“最后一公里”和夜间出行问题。实施公交线网优化,结合轨道交通开通和市民需求,先后调整线路107条,平均线长由2013年的18.46公里下降到16.75公里,车辆运行效率明显提高。

  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

  2013年以来,先后完成42座公交枢纽和首末站建设,新增场站用地面积33.5万平方米,公交场站总面积达到127.6万平方米,公交进场率从67%增长到72%,有效缓解了公交场站不足问题。同时,新建公交候车亭3480座,不仅改善市民候车环境,也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。

  2014年以来,累计建成50条共430公里公交专用道,基本覆盖主城区主要公交客流走廊,有效改善公交运营环境。出台《公交专用车道管理办法》,为公交路权优先提供法制保障。同时对184处道路交叉口实施公交信号优先,有效实现公交提速的初步目标。

  2013年至2015年,先后淘汰、更新公交黄标车2968台;2016年新增、更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861辆,配套建成1071座公交车充电站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辆占比由2014年37.5%提高至46.5%。2017年还将更新新能源纯电动车1000辆。

  智慧公交建设不断发展

  积极推进公交智能化管理建设,实现了智能化调度、运营信息采集和远程车载视频监控;建设完成895座公交站点服务信息显示系统,实现公交线路车辆到站提示;开发并推出智能公交APP,为市民出行查询提供了便利;联合蚂蚁金服集团,运用互联网技术,于近期开通公交手机移动支付服务,使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方式得到拓展。

  慢行交通建设取得进展

  共享单车作为互联网经济的产物,自去年12月登陆武汉以来,发展十分迅速。目前全市共享单车达70万辆。在有效解决城市交通出行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同时,也存在车辆乱停乱放、车辆运营维护不到位、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、用户资金和信息安全风险等问题,尤其是乱停乱放影响城市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。

  今年8月,武汉市发布了《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健康发展的意见》,从车辆投放、通行停放、规范管理、运营服务、乘客安全等各环节,明确了共享单车发展的总体要求。

  为给市民舒适的骑行环境,还将加快建设慢行交通系统。今后对新、改、扩建城市主干车道,要按规范同步建设非机动车道,设置隔离设施;对具备条件的现状道路,抓紧划设非机动车道并设置隔离设施。未来几年,武汉市每年将新增100公里以上的非机动车道。

  来源:智慧交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