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智慧停车推进交通稳健发展:使交通拥堵减少30%

展会快报 2018/08/31

广州智慧停车推进交通稳健发展:使交通拥堵减少30%

  城市停车难究竟是怎样产生的?清华同衡规划院静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王杰给出了一组数据:目前我国驾驶人数超过3.85亿,电动车年均增速为30%,全国有80万个停车场,路外停车位3000万个,路内停车位300万个。我国未来还存在5000万个停车位缺口。“这就出现了停车难的矛盾,现在城市的平均缺口大于50%,停车利用率小于50%。”王杰说。

  智慧停车,被专家们看作是缓解停车难问题的方向。“运用智慧停车技术,可以使交通拥堵减少30%,无效交通流减少12%至15%,寻找车位时间缩短6分钟至14分钟,使政府、企业和民众实现三方共赢。”王杰表示。

  然而,智慧停车目前的发展体量与需求相比只是杯水车薪。“智慧停车分两个方面,一是停车场内部设施设备智能化;二是停车收费管理智能化。”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东介绍,从全国来看,2017年实现路内停车智能化的县级以上区域有170多个,泊位数146万个,智能化的比例较低,尤其是自动收费的比例更低。

  专家呼吁,是时候将智慧停车纳入整个城市规划当中了。城市建设的思路应该从过去单一解决停车难,转变到统筹平衡停车与行车、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、停车与充电的关系。在静态交通规划中,应以停车泊位资源规划为基础,综合利用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无线通信、大数据处理等技术,使城市停车系统在社区、城市甚至更大的时空范围具备感知、互联、分析、预测、控制等能力,实现对停车资源的精准管理和高效利用。

  城市管理者从政策层面着手,打通城市级的全产业链,将智慧停车这块蛋糕做大、做厚,并当好“切蛋糕”的人。

  “需求的存在,促使中国停车行业发展潜力巨大。政策层面的调整也成为停车市场爆发的助推剂。中国停车市场是一片蓝海,包括腾讯、阿里、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也进入到这个庞大的产业中来。智慧停车产业正在升级加速,万亿元规模的市场等待挖掘。”周义说。

  不过,智慧停车这块“大蛋糕”并不容易吃。专家指出,一方面,虽然大型企业和产业资本都想去做城市级的服务,但这个行业相对来说有比较分散、比较小的特点,对企业挑战很大。另一方面,停车设备行业过去门槛较低、政府干预较少,使之成为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。“我们预测停车设备行业可能90%的企业要出局,最后进入剩者为王的时代。”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停车设备分会秘书长刘慧彬表示。

  如何避免过度竞争带来的资源浪费、推动智慧停车市场的有序发展?专家认为,这需要城市管理者从政策层面着手,打通城市级的全产业链,将智慧停车这块蛋糕做大、做厚,并当好“切蛋糕”的人。

  “政府需要建立更好的协调机制、激励机制来推动停车行业发展。”程世东说。

  在城市级平台建设方面,深圳作为国家城市停车场建设第一批试点城市之一,已先于其他城市迈出了第一步。数月前,深圳出台《加强停车设施建设工作实施意见》,提出将从用地保障、简化审批、投融资模式、智能化、标准体系等创新模式着手缓解停车供需矛盾,推动停车产业链发展,到2020年率先构建国内首个城市级智慧停车体系。

  “我们克服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,由政府作为全市停车设施建设运营主体,采用ppp模式,主要通过市场行为服务市民基本停车需求。”深圳市发改委城市发展处副处长王超介绍。

  深圳市首先要解决统筹协调问题。王超指出,过去停车市场没有统筹、没有标准,大家各建各的,造成碎片化资源的状况。现在深圳市政府正推动成立停车产业联盟,出台相关行业标准,带动企业共同开拓市场,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。其次要解决的是效率问题。深圳瞄准城市级的智慧停车云平台建设,提出将通过市场、行政、法律等手段将各类停车设施统一接入云平台,实现全市停车信息全面联网。同时,依托云平台精准分析全市停车供需情况和资源使用情况,健全停车服务收费形成机制。

  需要政府、行业企业及社区、医院协会、物业协会等用户进一步密切沟通合作,共同寻求更为优化的解决之道

  能够像深圳这样拿出城市级智慧停车解决方案的城市当前仍属罕见。不过,随着过去一年我国在智能立体公交车库、停车充换电技术、共享车位等领域不断涌现出新技术,在产业链融合方面不断出现各种新模式,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开始了产业化的初步尝试,有成功也有失败。在论坛上,许多行业龙头企业分享了与城市合作开展试点的案例。

  停车速度,是解决停车难问题的关键之一。深圳市中科利亨车库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“智能化多出入口圆形塔式立体车库”,在存取车速度和效率方面居世界前列。该成果早在2009年就在深圳市宝安区投入商业化运营,目前已在深圳、佛山、厦门、天津、株洲、铜陵、重庆、安康等许多城市生根发芽。

  来源:智能交通